工业机器人发展迎来黎明期,机器人的简单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机器人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包括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在世界上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麦卡锡对机器人进行改进,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帮助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了世界上个带有视觉传感器并能识别和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此外,利用声呐系统、光电管等技术,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环境识别来校正自己的准确位置
以下是关于工业机器人的详细介绍
工业机器人能够在编程控制下自动执行各种任务,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工业机器人还能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行动。
它具有多自由度,通常由机械本体、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工业机器人形态多样,常见的有关节型机器人、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圆柱坐标型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等。
关节型机器人具有多个旋转关节,灵活度高;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则沿直角坐标轴进行直线运动,适用于简单任务;圆柱坐标型机器人在圆柱坐标系下运动,工作范围大且精度高;并联机器人由多个并联杆件组成,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高刚度等特点。
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完成重复性、高强度、高精度的任务,如物料搬运、焊接、喷涂、装配、检测等。
它们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环境,保障工人安全。
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机械加工、食品饮料、化工制药等众多行业。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包括机座和执行机构,如臂部、腕部和手部,有些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
控制系统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特性
工业机器人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能够执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任务。
程序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快速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场景。
通过更换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如夹爪、焊枪、喷头等),机器人可以执行抓取、焊接、喷涂等多种操作任务,实现一机多用。
工业机器人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和定位精度,能够在高速运行的同时准确地到达指定位置并完成精细的操作。
它们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状态和环境变化,确保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随着人工智能及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等能力,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
一些先进的工业机器人还配备了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与人类进行简单的交互和沟通。
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