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的5大常见误区
随着感觉统合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感统能力,但依旧有很多家长对感统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正确且及时的教育,从而错过了的训练时间,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感统训练容易走进的5大误区,希望能帮到家长们正视感统训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误区一:出问题才进行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预防、治疗、矫正感统失调,并不是只针对感统失调的孩子。感觉统合的过程是孩子认知和学习的过程,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而3岁之前的孩子是无法通过抽象的概念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感统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和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误区二: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就行,家长可以不参与
感统训练要求系统性和连续性,孩子在机构的训练时间毕竟有限,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感统训练,双管齐下才能达到培优补差的效果。另外,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家和孩子一起训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孩子才会有坚持训练的动力。
误区三: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运动
很多家长看到感统训练中的项目不少与“攀爬跳蹦”有关,觉得都是体能运动,和体育锻炼大差不差,但两者所带来的结果却天差地别。体育锻炼注重的是对孩子骨骼、肌肉的加强,而感统训练则是让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实现自我探索、丰富自我认知的过程。
误区四:孩子长大了感统失调的状况就会消失
感觉统合的发展就好比盖大楼,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后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学龄前的孩子出现好动不安、不听指令、容易走神、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如果不及时调整,进入学龄期后,将会引发学习困难等各方面的问题。
误区五:不注重做感统测评
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实则都是其内在功能的显化,在做感统测评时,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找出其对应的内在功能的发展水平,终形成一份完整的测评结果报告。它可以让大家知道孩子能力发展不足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家长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让训练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
感统训练应该贯穿于孩子早期教育的整个过程,家长应详细了解感统训练的误区,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