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推动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2015年,《中国制造2025》推出后,这些举措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计划到2020年,每年生产10万台工业机器人,而且达到每一万名工人就有150台机器人的密度。另外,2016年,工信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促进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比如服务业。
就公司层面而言,研究*发现,这两个因素:劳动力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对企业决定是否采用机器人至关重要。具有更高的资本-劳动力比率的公司、员工工资更高的公司,都更有可能采用机器人。从人工周转率来看,自愿的人工周转与机器人采用呈正相关,而非自愿的周转则呈负相关(这表明员工周转是导致采用机器人的原因,而不是采用机器人所导致的后果)。另外,有15的使用机器人的公司已获得特定的机器人采用补贴,而且如果公司的CEO是党员的话,则他们更倾向于采用机器人。
目前的技术乐观
鉴于我国通过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机器人的采用和生产,我国政府似乎并不担心破坏性机器人技术可能会带来的坏处。同样,研究*在与公司老板和员工进行采访时也发现,他们并没有对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感到紧张。鉴于此,研究人员也从政府、雇主和工人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释,说明了为什么中国对机器人持乐观态度。
政府制定政策的动机是受到高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以及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必要性。我国政府认为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是一种积极现象,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所必需的科学技术进步。自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外国侵略,其中很多都归因于当时的技术落后。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必须真正利用科学技术。
对于雇主来说,劳动力挑战确实是采用机器人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对于员工而言,高自愿周转率以及缺乏强大而独立的工会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对机器人使用的不满度。
然而,面对着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关注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