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做笔记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 抄书型
“写着写着就成了抄书,做笔记真的好辛苦!”
这类情况其实有两种原因,一是并不擅长做笔记,惯有的记笔记的习惯方式就是大段大段摘抄;另一种就是过于一丝不苟,觉得书上的内容都很重要,不完整的记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似乎总不那么放心,于是乎,写着写着,笔记就成了抄书!
笔记贵在精简,把长篇大论的东西要点化是考研笔记的一个本质要求,其他的东西应该强化在你的脑子里。
误区二 百科全书型
“我的笔记才是真的笔记,知识点全覆盖!”
这类情况也是过于一丝不苟,恨不能把所有知识点都囊括殆尽,尤其是某些考研文科专业的同学,一个名词解释洋洋洒洒整合数十个不同的释义,一本本笔记,都快超出了参考书的厚度。的确,认真踏实的态度感天动地,却不值得推崇,因为现实是——看不完也记不住,而且这类同学往往存在着共性的问题,说到某某考点,都脱口而出“我笔记上有/我整理过了”,但可惜考研不是开卷......
考研笔记要详略得当,毕竟应试和求知是两回事,无所不包的美好初衷终会被时间和效率打败。
误区三 码农型
“我的笔记快速高效,不过看着没啥感觉”
这类同学高度倚重电脑,考研笔记就是一个个word、文件夹,甚至用手机拍书的照片。的确,关于考研做笔记的载体,也是令人纠结的问题。用电脑敲字似乎比原始的笔墨纸砚更有效率,而且也可以打印成纸质版,省时省力;但似乎自己动笔记得更牢固,敲出来的字总没有写出来的有感觉,而且涉及到某些理工科的符号、图形,电脑操作似乎更费时费力。到底是码是写?这是个问题。
其实这也并非一个不能兼顾的两难问题,完全可以各种载体有机地结合,如有些死记硬背性的大段落文字,可以用电脑敲字,甚至可以在网上搜到相应电子版资源复制粘贴;有些需要自己总结归纳、附加自己思考的知识点,则还是动笔去记录。
误区四 有钱任性型
“做笔记?我压根儿就不做笔记,可以——买!”
这类同学过度寄希望于去购买学长学姐的笔记,要么是自己懒,觉得买笔记简单方便、事半功倍,要么把成功前辈的笔记奉为圭臬,担心自己做笔记不够好。所以这部分人往往不那么愿意沉下心去看书,而是倾力去买笔记。
其实,笔记本身不是成果,做笔记的过程才是复习备考的核心,做笔记的同时就是构建你整个知识体系框架的逻辑过程,缺失了这一环,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诚然可以购买前辈的笔记,但只能作为借鉴参考、查漏补缺之用,并不能完全以此替代自己该下的功夫。文字是死的,贯穿文字背后的思想是活的。
考研做笔记的技巧
1)记笔记时,笔的颜色尽量不要超过三种,因为重点太多≈全是重点≈没有重点,也不利于再次复习,怕是连自己的眼睛都会问:到底要看哪个呢?
2)笔记可以记得有风格一些,毕竟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另外那些记笔记记得自己都不认识写了啥的宝宝,别问我怎么办,我也不造~
3)在笔记本的右侧和底部都留出适当的空白,以便后期做批注或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