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花的主要原料是黄豆浆,经过凝固后形成,其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被誉为“植物肉”。豆腐花可以分为甜味和咸味两种风格,南方的甜味豆腐花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食用,而北方的咸味豆腐脑则多使用盐卤凝固,搭配咸菜、香菜、腐乳等调味料食用。豆腐花的制作方法多样,但总体来说,豆腐花和豆腐脑虽然看似相似,实际上因为制作方式和口感上的细微差别而有所不同
豆腐花简介
豆花原料很容易,仅有黄豆、水及凝固剂三种。又由于台湾产黄豆汁液较少,故台湾豆花用豆多半由美国及巴西进口。
水的多寡是影响浓淡要素;而凝固剂常为石膏、盐卤,通常中国南方及台湾使用石膏故豆花较软,北方则相反。北方既有石膏制作又有卤水制作,其中用石膏制作的称为豆腐脑,比较软嫩,用卤水制作的称为水豆腐,比前者稍硬。
咨询详情
豆花制作须先将黄豆浸泡,依品种或个人喜好约4至8小时不等,俟黄豆吸饱水份后再加以打浆、滤渣、煮滚,复降温至90℃。
步骤称为“冲豆花”,意即需冲入凝固剂豆浆后再静置5至15分钟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于豆浆与凝固剂融合的温度控制,以及冲豆花的速度和技巧。
咨询详情
广式豆花概况
豆花在广东叫豆腐花,亦为典型的广式食品,粤地各处均可见。豆花为惠州人特别喜好,一些名人喜食豆花已被传为佳话。尤其大热天里,惠州人视作解暑消渴之物,惠州民谚谓“冬麻糊,热豆花”即是。惠州制豆花讲究水质,故旧时多挑黄塘井水或西湖水。有些桥东的档主,也是不畏路遥专程往挑,至近年西湖水污染才作罢。
惠州传统豆花也是风味独特,尤有特色的是“蛇廉(伸出)唎(舌头)”,即是豆花质地好,将之放置碗中,高出碗边少许时,豆花在碗边一伸一吐,欲掉不掉,尤如蛇在吐伸舌头,故名。近现代,麻源记、炳丁记、年记均是名噪一时的豆花店。
我国是早种植大豆的,也是早利用大豆制成豆制品的。豆制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岸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从而出现了现代的各种豆制品以及相关的小吃。
豆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豆制品,历来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并且演变出了多种食法和不同品种,在四川以南,就有扬名全川的富顺豆花。
课程内容
豆腐花做法
材料
1. 豆腐:300克
2. 水:800毫升
3. 石膏粉:1.5克
4. 白糖:适量
5. 花生粉或芝麻酱:适量
6. 果脯或水果:适量
咨询课程
步骤
1. 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中打成豆浆。
2. 将豆浆倒入锅中,加入800毫升水,用中火加热至80℃左右。3. 将石膏粉加入50毫升水中搅拌均匀,倒入锅中,用勺子搅拌均匀。4. 继续用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直到豆腐花开始凝固。5. 将豆腐花倒入碗中,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6. 在豆腐花上撒上花生粉或芝麻酱,再加上果脯或水果即可食用。
咨询课程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厦门食为先小吃培训学校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