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是孩子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就可以深入地思考问题,持续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孩子在搭积木时,开始可能只会往上码高。但熟练之后就会试着往左右搭,不断构建新的图形。孩子聚精会神看动画片,往往也能催生出很多奇思妙想。
专注力培养的年龄是什么?
改善孩子好动的方法
触觉是神经通路的基础,如果触觉通路不畅,儿童大脑各项功能激活会受到影响,表现出经常无意识地做各种小动作。
家长可以让孩子体验玩水、玩沙,捏泥、拼积木、拍球等活动加强触觉刺激。另外,按摩抚触是给予触觉感受的方式,通过给儿童背部、四肢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激活触觉发展。
我们大部分脑功能依靠于前庭觉刺激,促进分化和成熟。当前庭门槛过高时,孩子接收不到视觉听觉等感觉信息,他就会自我寻求,比如疯跑、乱动来激活前庭系统。所以,改善孩子好动,要把前庭训练作为核心。
可以带孩子做一些角度变化运动或线性位移的运动,比如荡秋千、蹦蹦床、跳绳、翻跟头、转转椅、走独木桥等等,都能很好地训练前庭系统。
整洁安静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安心。比如,让宝宝在安静的地方看书,周围避免摆放过多玩具或者容易发出声响的东西;把电视、音响关起来;宝宝专心玩玩具的时候,不要急着指导,或者再拿别的玩具逗他。
尽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游戏,参与他的游戏,引领他玩得更深入、更长久、更有创意。孩子自然可以将注意力更长时间地集中于某项活动。
可以选择有玩偶跳舞的音乐盒,如会跳的小青蛙、会敲鼓的小木偶等玩具让宝宝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以此训练他集中注意力。另外,还可以带宝宝到新的环境中去“看稀奇”,比如逛公园,让他看一些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
为什么孩子的专注力不好?
孩子在专心做事的过程,是一个体验和探索的经历、是一种享受乐趣好玩、愉快的体验。
三岁的孩子达到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是本能的状态,正常的行为表现。然而,这种先天正常的专注力表现,后天却发展变成不正常。
其实,专注力就是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能力,做这个事的过程,孩子安静地、眼神是平静的、脑子在思考、在想像。
而这种“安静”状态被父母、成人干扰破坏了,“不安静”状态取代了“安静”,不专注的坏习惯随之被养成了!
说到底:父母不经意间亲手把专注力的孩子变成不专注了,却又反过来费尽心思要培养孩子专注力。这个问题根源在父母的陪伴!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在婴儿时期的时候无论是喝奶还是观察,都会非常地专注。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